栏目介绍:《凤言锋语》为凤凰网湖北频道原创新闻评论栏目。2013年夏季起创办,至今已走过七年多时光。解读热点话题,传递独立声音。读新闻,我们关注新闻背后的余音。
近日,一则清华北大硕博毕业生到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虽然事后证实是2018年的旧闻,但却再次将高学历人才投身基层是否是大材小用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研究生争当清洁工,本科生甘做收费员,名牌大学生放弃高薪工作……每每有类似不走寻常路的新闻曝出,便总能引发人们关于职场自我定位和就业心态的思考。是位不配才,还是世俗绑架?什么样的工作才算好工作?其实答案并不唯一。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更是广大青年才子施展才能、积累经验、创新创业的沃土。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发基层项目和岗位,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通过畅通上升渠道、提高薪酬待遇等方式吸引、留住人才。清华、北大硕博毕业生到街道办事处工作,正是说明基层发展空间更大了。
据资料显示,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充实人才队伍,余杭区于2018年先后推出两批次清华北大定向招聘,给出的薪酬待遇着实诱人:考生可自由选择事业编制人员或政府部门高级雇员两种不同身份类型,录用后要么参照事业副处级薪酬水平享受绩效工资福利待遇,要么可拿高达38万元的年薪,此外还配套安家补贴、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等一系列人才政策。
而优厚的待遇并不是余杭区打出的唯一一张好牌,它还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畅通的职业上升渠道,有毕业生工作一年便升任街道团工委书记;表现突出者,更有机会走出余杭区,成为杭州市甚至浙江省各个部门的中流砥柱。
据《2019年杭州市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余杭区2019年GDP达2824.02亿元,在杭州市各区县中位列第一,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648.54亿元,占GDP比重的58.4%,阿里巴巴的总部便设在这里。
也就是说,清北硕博所到的余杭区街道办虽确属基层,但却是我国互联网技术发端最为前沿的核心地区之一,创新创业氛围热烈,发展前景不容小觑,对任职者职业素养、能力水平的要求并不低。况且能投身城市建设前沿和发展风口,将所学用之实践,不正是高校学子所期待的大展才华、一展抱负吗?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无论什么工作都是个人和职位的相互配位和彼此成就。没有什么该做不该做,更谈不上所谓的地方高攀和人才低就。若能有底气、有信心为青年才子提供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基层部门也能成为就业高地和职业选择的香饽饽;若心有目标、努力为之,什么样的岗位都能成为青年人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反观这个事件,我们不禁思考——为何高学历人才不走常规路的就业选择往往能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这大抵源于世俗对职业的期望和对成功的界定。
就个人发展而言,职业是通往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而作为第一步棋,就职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怎么选?在传统教育观念中,稳定、高薪、体面,平台大、名头响、机会多等便是诸多父母和学子判断职业可否的标准。于是,北大才子卖猪肉等另类择业行为,便成为费解之举,遭到了社会舆论的唏嘘。
可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变化是常态。面对人生的抉择,谁又能给出一个完美答案?
正如,十年前我们并不知道,有一天电子商务能占据零售行业的半壁江山,成为行业翘楚;我们也不会知道,剥虾师、试睡员、遛狗员、点评达人、侍酒师、试吃员会成为高薪业态备受追捧;我们更不会知道,一个叫做网络主播的职业会腾空而出,成为众多年轻人追逐梦想的风口。
没有一成不变的世界,只有不断尝试的自己。时代的发展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职业和成功的判断标准已不唯一。与其给出一个定义,以世俗的成功论绑架个人发展,倒不如留出一行空白,让每个人都能放开膀子、奋力去搏,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就像冯唐所说,我定义的成功是内心恬静地用好自己这块材料,或有用或无用,本一不二。
不被世俗捆绑,成就个人梦想。愿我们都能温柔且坚定,有丰盈的时间发生故事,有广阔的天地成就自己。